2025年6月27日午后,一场以 “初心不与人俱老 奋斗永似少年时” 为主题的荣退仪式在苏盐井神公司十楼会议室举行,原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徐春霞、原生产管理部设备主任闵瑞高,在同事们的掌声中告别奋斗数十载的岗位。公司党委分管负责人、党委组织部负责人、淮安生产片区单位工会负责人及青年员工代表,共同见证了这场关于传承的温情时刻。

时光卷轴:深耕者的匠心图谱
“一支笔耕破千里卷,一双手凿开万重山。”总经理助理、党委组织部(人力资源部)部长,主持人尚庆旺在深情讲述中拉开了时光帷幕。
1989年投身盐化事业的徐春霞,用37年光阴把青涩磨成锋芒。她翻开泛着墨香的工作笔记:“写材料如种庄稼,得在田垄间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。”筹备产业链党建共建活动时,她从2024年10月起啃读30余万字政策资料,董事长的主旨发言修改了21稿。无数个熬更打点,赢得了与会嘉宾的普遍赞许。
1985年入行的闵瑞高,则以技术为刃劈开创新之路。2009年碱厂60万吨项目建设中,他带领电仪组在10个月内实现电气仪表设备安装投产,创下行业惊叹的“苏盐速度”。其主导的50万吨填平补齐项目破解8项技术壁垒,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,主持设计的外测式液位技术更成为了行业安全标杆。
鎏金时刻:掌纹里的岁月重量

仪式前,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吴旭峰的专程接见为现场镀上暖意。当他与两位同志的手紧握成影,在场的同志们不由得感慨:“这帧合影是企业对奋斗者最厚重的勋章。”
闵瑞高摩挲着刻有“盐心永铸”的纪念银盘凝视着青年员工:“40年前师傅教我调液位计,说‘差一毫米就是差个责任心’。设备如伙伴,你待它赤诚,它便还你稳当运转。”话音未落,生产管理部90后员工的眼眶已泛起潮意。
徐春霞展开夹着产业链共建活动日程表的笔记本:“当时桌上摞着30多份参考资料,逐字核对协议到凌晨三点。”她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,“现在轮到你们改材料了,但请记住:倾注的不仅是字词句章,更是对事业的敬畏心。”
青蓝星火:笔记本里的精神密码
“徐部长改的第一份报告,标题就划了12道红杠。”高猛翻开布满批注的笔记本,那些泛黄的纸页被称作党群工作部的“红色秘籍”。他记得筹备道德大讲堂时,徐春霞带着他逐句打磨讲稿,“她说好材料要‘上接天线、下接地气’,这就是文字工作者的‘耕云播雨’”
“闵主任总说‘设备管理无捷径,唯有细心与责任’。” 孙劲杰模仿着老同志的口头禅,回忆时年58岁的闵瑞高在改造项目会上,用三小时条分缕析安全冗余与运行效益,“他讲技术时眼里的光,就是‘奋斗永似少年时’的最好注脚。”那些由闵瑞高编写的《双法兰变送器误差分析》等资料,至今仍陈列在青年员工的案头,成为带着体温的 “成长红宝书”。
银龄新篇:永不褪色的少年气



“老同志是企业行走的史书。”公司党委分管负责人万泽湘衷心寄语两位退休同志,期待他们涵养“桑榆不晚”的志趣,发挥好“夕阳红”的余热,带头做“两个确立”的坚定信仰者,在奋进新征程中始终保持“银发生辉”;秉持“薪火相传”的情怀,传承好“开拓者”的经验,带头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奋斗者,为全面建设全国盐业典范企业贡献更多“银铃力量”;当好“团结和谐”的表率,发扬好“孺子牛”的风范,带头做苏盐集团党委决策部署的忠实践行者,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、改革发展上争做“银铃先锋”。随后,以藏字联送上祝福:“愿春霞同志春华秋实、霞光满天;愿瑞高同志腾云驾瑞、望远登高!”
合影时,两位退休同志站在C位,身后青年员工的笑脸与鲜花、纪念银盘交相生辉。当他们转身离开,身后爆发出 “常回家看看” 的呼唤……此时,午后的一束阳光,穿过大楼玻璃幕墙在会场地面织就了一条鎏金纹路,为这场以“奋斗”为名的传承,刻下了永不褪色的注脚。